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9章 (三十四)文帝征東無功而返,武侯平南攻心為上(2)

關燈
這一年的春天,南方的戰火燒到了蜀中,然後蜀中搬出了滅火器。

這把火其實早就燒起來了,直接誘因就是劉備的去世。章武三年的夏天,幾乎是劉備去世的消息一傳到益州郡,統帥雍闿就開始為叛亂做準備。不久,他殺死了建寧太守正昂,謀害政府公務人員意味著他真的不準備給自己留退路了,雍闿自己心裏也明白季漢政府不會再睜只眼閉只眼放任他的行為,於是為了避免自己勢單力孤,他綁架了本來是要接替正昂的張裔到東吳,獻媚於孫權。

雍闿的如意算盤打得非常好:劉備一死,劉禪幼弱,國家剛剛元氣大傷,朝中必亂。加之曹魏在北,東吳又是仇敵,蜀漢自顧不暇,絕對沒功夫來管邊境這種叛亂。也就是說,自己最起碼也能割據一方當個諸侯,弄不好,打到蜀中去推翻季漢小朝廷也是有可能的!

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可是雍闿千算萬算,算錯了一個人。

諸葛亮。

雍闿沒料到劉備最後留給諸葛亮的權限這麽大,也沒想到劉禪對諸葛亮事之如父的恭敬,朝政更疊那叫一個平穩過渡。更沒想到夷陵不久,諸葛亮二度派鄧芝等人專程結好東吳,而二貨的曹丕因為蜀漢降將孟達和黃權的反對,竟然不去打蜀漢,而是出兵東吳了!雖然最後結果無功而返,但真不得不說曹丕幫了蜀漢的大忙,消耗了己方的國力,促使吳蜀聯盟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如此的損己利人文帝您真是具有共產主義國際精神。

如果此時還不能怪雍闿沒眼光,因為諸葛亮的外掛也實在是出乎人意料的兇殘的話,越巂酋長高定的慘敗居然還沒給雍闿敲響警鐘那就只能說是不作死就不會死了。

雍闿當然知道自己這點人直接攻擊成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努力聯系了西南各少數民族的頭領,這些人裏第一個被他忽悠出來的就是高定,而這些人裏最出名的那個在後世可謂家喻戶曉——他叫孟獲。高定被雍闿鼓舞殺死了郡中將領焦璜,自封為王,然後自作主張率軍北上攻打新道縣,這個時候領劉備遺命駐守永安的李嚴沒有得到任何來自中央的意見,他手下的人都建議他堅守不出,但李嚴義正言辭的說:“先帝臨崩,謂我‘輔助丞相’。今叛軍來,若堅守,是示弱也。成都聞之,人心渙散,朝野必謂丞相之失。是我負丞相,更負先帝也。”於是李嚴帶人毫不猶豫的對叛軍予以迎頭痛擊,這一下果然奏效,高定的人哪裏是正規軍的對手,不得不退回了南方。又有人建議乘勝追擊,李嚴顧忌自己手中可用兵卒數量不多,又守著靠近吳蜀邊界的地方,沒有采納這個意見。

之後西南這塊土地陷入了長達兩年的對峙期。雍闿處心積慮的和孫權搭上關系,以獻上益州、越巂、牂柯和永昌四郡為代價換取了孫權的承認,孫權封他為永昌太守,還派劉闡帶兵助陣,去接收四郡。我們不能責怪孫權陽奉陰違,政治家就得不要臉才吃得開,何況地盤比面子重要。不過雍闿和孫權都沒能如願:四郡裏三郡都沒啥問題,永昌郡卻是個例外。想想也不奇怪,你們叛亂的時候又沒跟永昌說好,憑啥永昌郡要聽你的啊!再說永昌自己有太守,雍闿不要臉的放著益州郡不要,來搶永昌太守的飯碗,這誰能幹啊!於是永昌拒不投降,原來的太守為此丟了性命。這一下仇怨就結的更深了,雍闿幹脆圍在了永昌正面準備反覆攻擊這座城直到對方投降,永昌裏的人則充分發揮遞補精神,你不是殺了太守嗎?沒關系!我們還有功曹!功曹死了,還有府丞!反正就是不投降!雍闿想盡了一切辦法,包括在城裏散布對功曹呂凱不利的謠言,但這反而讓城中軍民更加信任呂凱,眾人堅守待援,雍闿竟然再也不能前進一步。

呂凱沒有幹等著,他不停的向蜀中求援,陳說利害。他直接上書給諸葛亮,開門見山的擺明了眼前的事實:不僅正面有叛軍,後方朱褒的牂柯也隨時都是個定時炸彈,永昌扛不了多久的,中央要快點派人來啊!

諸葛亮當即召眾人商議,主戰的主和的不出意外分成兩派吵成一團。主和派甚至有人認為可以仿漢文帝舊事,送個宗室女子給西南部落和親,斷絕雍闿的外援,他也就知難而退了。參軍馬謖當即進言諸葛亮說丞相不可,這些部落和匈奴不是一個概念。匈奴畢竟建立起了一個還算龐大的集權力量,而且也受到漢化影響,和親這種名義上的東西對他們有點約束力。可是西南就是無數散碎小部落,送一個女子嫁給誰啊!何況蠻夷不歸教化,個把女人根本不放在眼裏的,送了也沒用。還會讓知情人笑蜀中無人,得不償失。

最後會議的結果,是大家達成了這麽一個統一意見呈送劉禪:

季漢現在的國力不足,先帝在夷陵折損了將近全國三分之一的人馬,國家需要休養生息,所以,肯定不能現在平叛。

不能放棄和平解決的努力,至少,要做出努力的樣子,和叛軍談判,一方面減輕呂凱等人的壓力,另一方面為未來的武力平叛占據道義的制高點。

維持現狀,雖然不打算現在動武,但也決不能再讓叛軍前進一步,時機成熟後,立刻出兵。

劉禪批準了這個建議。之後,諸葛亮開始緊鑼密鼓的安排準備工作。安定國內民心,蓄積糧食,發展軍備,原計劃在五年內恢覆的,現在調到三年內了。

這就意味著肯定有揠苗助長的事情發生,比方稅率多少要增加一點,士兵的入伍年齡上限要提高一點……也就意味著肯定要有人出來唱反調,比如譙周:“陛下,邊境若能維持現狀一年,便可維持三年五年,既能維持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可期矣!又何必擅動刀兵,靡費國庫,使黎民惶惶不安!”

諸葛亮不喜歡譙周。這個人是比較典型的儒士,飽讀詩書,自己也喜歡寫書,愛說一些諫言來凸顯自己的存在感,但是治國……對不起,這還是交給專業人士比較好。諸葛亮開府之後,由於劉禪很實在的在老爹遺言基礎上多給了她一個職務,領益州牧,諸葛亮必須親自任命一批官員,譙周由於被舉薦次數太多,諸葛亮讓他去做勸學從事——搞學術的就專心搞學術,頂多讓你摻和摻和教育,政治的事情,有多遠你給我死多遠。

可偏偏有些人就是喜歡跳出來,你攔都攔不住。

“允南說的好,等什麽時候雍闿殺到成都,你再拿這話去勸他吧。”諸葛亮根本都懶的去和譙周辯論,反正劉禪明顯也沒打算聽譙周的。

而魏延算的是另一筆賬:“丞相,平定南方,至少要兩萬大軍,花費數月時間,一路人吃馬餵,消耗太大,就算最後南土安寧,國庫也已經空虛,到時若是魏吳來攻,如何是好?丞相可有對策?”

魏延就事論事,說話就實在多了,諸葛亮對魏延估算的人數還是很認可的:“文長所說不錯,最終平叛,確實需要兩萬大軍,消耗甚巨。不過,只要平叛順利,國庫不會空虛,不僅不會空虛,還會有一筆大收入。”

“請丞相明言。”

諸葛亮看向身後,新封的長史楊儀出班奏秉劉禪:南方盛產黃金、珠玉、藥材、香料,若歸於中央,每年賦稅都是一筆驚人的數字,不僅足夠補充此次軍費,還頗有盈餘。

劉禪看著楊儀送上來的奏章,上面詳細開列了所有賬目清單,劉禪笑著對諸葛亮說:“這麽說,這場生意,是穩賺不賠的了?那就有勞相父了。”

“有勞”啊,上面的動動嘴,下面的跑斷腿。

比如李嚴,就因為和叛軍有過正面接觸,被諸葛亮指派連寫六封信招降雍闿,同時,諸葛亮派下頎行“調查”此次叛亂事件,而頎行去的地方,是反叛形勢最不明朗最有爭取希望的牂柯,也就是朱褒任太守的那個郡。同時,諸葛亮派專員前往西南諸部落,勸說他們不要和雍闿聯合,許諾了很多基礎建設。

雍闿是決心一條道走到黑了,他給李嚴回了信,信中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可是現在卻有三個國家,我都不知道該效忠誰了,實在很疑惑啊!”然後,他和朱褒聯手,殺了頎行,又和孟獲商量如何恐嚇那些部落首領,孟獲就去對那些人說:“官欲得烏狗三百頭,膺前盡黑,蟎腦三鬥,斷木構三丈者三千枚,汝能得不?”黑狗、蟎腦和斷木都是西南部落做法事時候常用的東西,數量稀少,聽到官吏會要求征收這麽多,首領們都不幹了。所以說人要有見識呢,這些首領基本一輩子都在自己的部落裏,總以為自己就是天下了,自己常用的也是別人常用的,自己喜歡的也是別人喜歡的,他就沒想過——季漢政府又不搞他們那套巫術,要那麽多黑狗蟎腦斷木有什麽用啊!

雍闿的粉絲(假如真的存在這麽一群人的話),現在可以為偶像點蠟了,他是在大踏步的奔向另一個世界,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蜀漢建興三年——忘了章武吧——三月,萬事俱備。

諸葛亮決定親自率兵平定南方的叛亂。

劉禪親率文武百官送行,分別前,他緊緊握著諸葛亮的手:“相父何日歸來?”

“多則一年,少則半載,臣必攜捷報率眾返。”

這一次諸葛亮沒帶成名的將軍,魏延依舊守衛漢中,嚴密監視魏吳動靜;趙雲在成都壓陣;向寵總領禁軍;其他人也各有職責。

魏延擔心的是諸葛亮帶兩萬人夠不夠,因為叛軍人數就有一萬多,還不算那些部落。

“夠了,還有關興等人帶兩千人接應。”

“丞相到底不該輕身涉險,魏吳若是知道丞相不在,借此機會來襲,恐怕會動搖軍心民心。”

趙雲在旁邊饒有興致的聽著魏延的羅嗦,忍不住想笑,又想想還是當丞相好啊,做點什麽事情一堆人關心,之前馬謖就反對諸葛亮親自去,讓諸葛亮用“平叛無小事”“歷練軍隊”的理由給擋回去了。然後諸葛亮甚至不帶著馬謖了,把丞相府一堆事情交給蔣琬和馬謖,讓他們留守成都。現在魏延又來了。

諸葛亮很耐心的解釋:“東吳不會來的,他們沒那個進取心。曹魏也不會來的,不出意外,他們很快就要連自己都顧不上了。”

“丞相常提起的那個司馬懿——”

“我說的就是她。”

說到曹魏就想起司馬懿,說到司馬懿就想起諸葛今,趙雲曾經和諸葛亮一起商議過這次平叛的戰略目的:那麽大片土地,打到哪兒,打到什麽程度就收兵,總要有個計劃。

趙雲覺得按照慣例,既然是平叛戰爭,那麽把叛亂的那三個郡收回來就算完成任務。

諸葛亮覺得不行,她在地圖上用黑炭筆畫了好大一個圈。

“我去!你這別說雲南了,連緬甸都畫進來了吧!”趙雲驚呼。

“我好容易打一次,還不打夠本兒?”諸葛亮說的輕松,扔了手裏的筆。

“恐怕……不只是打夠本兒的問題吧?”

“恩。”諸葛亮半天才承認:“還記得管輅說過的話麽?‘金吉那’……”

管輅說‘金吉那’樹的樹皮可以煉藥,但是,這種樹,除了曹魏有一棵,就是南王孟獲的地盤上有了。可是,那裏的人白白守著這麽神奇的寶物,卻不會煉藥。

“那裏平定之後,可以定下稅賦,每年繳納若幹數量的樹皮,然後交給蜀中太醫令煉出藥來,就不會再有人像阿今一樣,也不會有人像我一樣了……”

為了不再有類似的骨肉分離的慘劇。

為了我的小女兒呀……

劉禪和百官只送到城門口,接下來,馬謖和一些丞相府的官員又送出十裏地。

長亭正是送別處。

“幼常,不要送了。我這一路有公威呢,你回去和眾人打理府中事,切勿懈怠。”

楊儀從後面躍馬上前:“正是,丞相起居一路有我等照料,幼常不必憂慮。”

馬謖牽著諸葛亮所騎棗紅色駿馬的韁繩,並不放手:“丞相,謖聽聞南人多為蠻夷,見利不知義,畏威不懷德,若憑兵勢取勝,恐其久後覆叛。依謖愚見,此番出兵,‘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諸葛亮知道馬謖也不放心,這個話題,早在出兵之前,其實已經討論過不止一次了,馬謖看來是真的很擔心:“幼常,不消叮囑。”

“還有一事……”馬謖回身招手,幾個兵卒推出一輛車來,大小僅容坐下一人,看著很像在個高靠背的沙發上裝了四個輪子。

“先生前些年常背痛,如今車馬顛簸,恐怕覆發。謖與眾人商議,做此車與先生坐。只需兩人推動,轉行方便,人久坐不累。”

諸葛亮看著漆得十分仔細的四輪車,那車上方甚至有可收起的傘蓋。

“幼常,你和眾人的心意,我領了。你帶著他們早些回去吧。”

馬謖帶著一幹人等目送大軍遠去。

“先生,早日歸來啊——”

觀兵臨江水。水流何湯湯。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將懷暴怒。膽氣正縱橫。誰雲江水廣。一葦可以航。

這是曹丕的《廣陵於馬上作詩》。

“怎麽樣,季重?朕之詩如何?”

“陛下之詩,氣魄吞吐天地,放眼天下,無人有此膽略。”吳質在旁邊說。

“是嗎?你把下半部分看完了再說。”

合著就這麽幾句還要分段。

不戰屈敵虜。戢兵稱賢良。古公宅岐邑。實始剪殷商。孟獻營虎牢。鄭人懼稽顙。充國務耕殖。先零自破亡。興農淮泗間。築室都徐方。量宜運權略。六軍鹹悅康。豈如東山詩。悠悠多憂傷。

“……”

剛想誇你擺脫了怨婦詩的風格!看看你的最後一句!

“所以啊,季重,記住了,以後沒看完全部文字不要輕易點評。”

“……是,臣謹記。”

“你說要是仲達看了這首詩會怎麽想?她要是在就好了,朕可以當場問問她。”

吳質心說不是你把人留在洛陽的麽,還不止一次了。

是不止一次了,曹丕目前為止一共三次征東吳,每一次都是留司馬懿鎮守後方的。

說到征東吳,吳質懷疑這是不是都成了曹丕一塊心病了。因為曹操在東吳赤壁吃了大虧,所以曹丕就一定要在這裏贏一次證明自己比自己的爹強?

好吧,你要真贏一次也行啊,問題是你已經兩次……沒贏過了。

第一次是冬末來的,東吳憑長江據守,曹丕的水軍沒占到便宜,在一個小港口還不幸被朱桓燒了一把。拖到春暖花開,得,疫病開始流行,曹丕不得已,撤兵。撤兵的時候陸遜還派人給他送了封信,好心告訴他:你敗那仗不冤,那是濡須口,是昔日呂蒙都督和周瑜都督建立的軍港,最好放火了,誰來燒誰。

第二次吸取教訓,曹丕是夏天來的,六月。結果東吳大將徐盛堅壁清野,沒收了所有江上民船,讓魏軍找不到船渡江。不僅如此,徐盛還沿長江建起數百裏假城樓,在水軍營中擺出大批假船艦,把曹軍唬得一楞一楞的,以為東吳“兵強馬壯”,曹丕還曾經仰天長嘆:“魏雖有武騎千群,無所用之,未可圖也!”然後再次撤兵。

這是第三次。曹丕吸取了教訓,一入冬就來了。

但吳質一點也不覺得這次有什麽改變結果的希望。

“要是仲達在就好了……”

曹丕沒完沒了的念叨,吳質受不了了。吳質心說怎麽老曹家都一個德性,曹操當年沒事就冒出來一句“要是奉孝在……”現在輪到曹丕,動不動就“要是仲達在……”

你們也不想想為什麽這倆人不在!還不都是你們自己作的!

但吳質這次真的錯怪曹丕了,他沒有讓司馬懿隨駕,不是因為他作,而是因為他有別的苦衷。

曹叡現在處在風口浪尖上,因為之前文武百官就不斷上表催促曹丕早立太子,曹丕不耐煩的問你們覺得該立誰啊,百官說我們只建議立太子,人選陛下看著辦。

這就叫道貌岸然,誰不知道現在立太子,能立的只有曹叡一個,曹叡不是沒弟弟,可是他最大的那個弟弟今年也不兩歲還是三歲,話還說不清呢怎麽立啊。

曹丕知道幕後有黑手在推動此事:仲達,是你指使人上表的吧?

不是。司馬懿否認得斬釘截鐵。

是也不能承認啊,那麽多人都看著司馬懿眼色行事這說明什麽?這說明司馬懿可以去死了。

朕倒希望你說“是”呢。曹丕倒覺得很失望。

曹叡太缺乏母愛了。

是啊是啊,所以曹叡陪著曹丕在禁苑打獵的時候就拒絕射死小鹿,還痛哭流涕對曹丕說:“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覆殺其子。”曹丕被這句話勾起很多心裏的舊事,他放下弓箭,回來就對眾臣說:太子的事不要再提了,就是曹叡了,準備一下,明年就正式下詔立儲吧。

曹叡同學這叫守得雲開見月明,但是相對來說,司馬師同學的小日子就開始不好過了。曹叡的太子身份越接近明確,他那個“太子舍人”就越得名實相符,跟在曹叡身邊的時間就越長了,然後,曹叡怎麽看他怎麽不順眼,屢屢訓斥什麽的那都是家常便飯。

司馬懿看著大兒子每天的狀態,也聽到一些風聲,很想安慰司馬師幾句,但沒想到司馬師反過來安慰她:“我沒事,爹,這樣挺好,前面的障礙不在了,自然就輪到我了。”

這話聽起來真嚇人。司馬懿馬上聽出來這裏有問題,但是再細問,司馬師就不說話了。司馬懿正在擔憂出了什麽事,曹丕就詔令她入宮了。

曹丕詔司馬懿就是為了第三次征東吳的,他安排司馬懿依舊留在洛陽總領後方事務,不過有一個細節和過去不同——曹丕要求司馬懿經常入宮陪著曹叡。

“叡兒……皇子殿下怎麽了?”

“不知道……朕覺得他不太對勁兒。你畢竟是他親生母親,總歸比朕細心,你在宮中若是發現他有什麽不當舉動,就約束他,朕給你這個權力。”

“陛下是不是誤會什麽了。皇子殿下是甄夫人所出,現在的嫡母是郭皇後,和臣有什麽關系?”

“你說沒有就沒有,總之這件事交給你了,你來約束他。朕去征討東吳,就不在洛陽了,讓他盡情表現。”

“到底是什麽事情讓陛下這麽擔憂?”

“唔……”曹丕認真的想了半天,“他除了虞氏和毛氏,身邊就沒有什麽女人了,這些年都不見子嗣,啊,對了,剛給朕生了個孫女,沒滿月就夭折了……聽說和文烈的兒子走的很近……”

“這有什麽?師兒也剛有了個女兒……恕臣失儀,臣是說,臣長子司馬師日前得一女……”

“好吧,朕知道你不愛聽朕說叡兒不好,朕不說了,叡兒的事情是交給你了,你看著辦。”

司馬懿退出來的時候,突然想到了司馬師那句話,她打了個冷戰。

如果曹叡真的在曹丕不在的時候犯下什麽嚴重的錯誤的話,或者……不需要犯下什麽錯誤,只要被證明無法即位,那麽曹丕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會做出什麽選擇?

畢竟,距離黃初七年,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一節有集體蘇諸葛的嫌疑……仔細研究馬謖對諸葛的稱呼其實很有意思,請註意,到目前為止,馬謖對諸葛的稱呼是兩種,沒有筆誤,重覆一遍,沒有筆誤,作者就是故意的。

曹叡的短板是他一直沒有子嗣,他還斷袖。斷的是曹休(字文烈)的兒子曹肇,據說那真是個花美男,“有殊色”。所以如果讓曹丕知道曹叡是這種情況,司馬師的機會會不會就來了?這些僅為yy,請勿當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